top of page
阿燕的「有機」經驗談
 
頂著日本留學的光環,回台務農後卻屢遭失敗,阿燕才發現,曾經在日本實驗過的耕種方式,卻無法完全套用於台灣。首先,得考慮宜蘭本地的氣候、濕度、溫度資料,再者,要評量在地的季節性、地域性等條件,最後,才搭配農業理論與概念,採取因地制宜的栽種方式。尤其,初期務農時,礙於資金有限,阿燕開始找尋便宜、容易取得又天然的材料,例如雜草、米糠、稻穀、作物殘渣、稻草,大豆渣,大豆粕等。
 
回憶在日本求學時,學校老師曾用雜草作堆肥,阿燕也想如法炮製。那時,家裡剛好有一塊休耕多年的田地,雜草達一層樓(約 三公尺 )高,我花了十五天,每天至少九至十小時,親手割下比人還高的雜草,全身傷痕累累不說,還趕緊把雜草全部搬開,馬上種下了芥菜苗。
 
阿燕暗自盤算,雜草內的有機質,一定能肥沃土地,心中竊喜不已。沒想到,二個月後,我的芥菜只有200g(一般芥菜收成,約1,500g—4,000g),只能以「發育不良」來形容,真是如晴天霹靂般的打擊。
 
經歷了芥菜事件後,阿燕才發現,砍斷後的雜草需自然分解、發酵一個半月至二個月才能使用。因為,雜草在發酵時大量耗氧,而芥菜的根部,在成長時,也需要氧氣,在氧氣不足以提供彼此需求時,就會導致芥菜發育不良、無法長成。原來,並非是雜草不能作為有機肥,而是阿燕的方法錯了。
 
在書本一開頭,就分享阿燕的失敗經驗,莫過於希望有志於有機農業的夥伴,不要再重蹈覆轍。尤其,一般人種菜,最常問的都是如何種植蔬菜、如何施肥、如何減少蟲害……。其實,想種出又大又漂亮的蔬菜,還要對土壤、微生物菌,以及選擇適地適種的品種等,有充分的認識。
 
打造自然環境的條件後,還要懂得看老天爺的臉色,農夫常講一句話,「看天吃飯」就是這個意思。記得,媽媽隨口叨念:「四月芒種雨、五月無乾土、六月火燒埔。」阿燕聽的是一頭霧水,後來才知道,栽種作物要跟著二十四節氣走,順應大自然的氣候,具備「天時、地利」的條件,作物也才能順利成長。所以,阿燕套用學校所教導的溫度、濕度理論基礎,與觀察大自然變化、國外行之有年的月亮農法,再運用現代科技的數據(衛星雲圖),輔以古人智慧傳承的氣象諺語,才衍伸出阿燕因地制宜的栽種方式。
 
以下每個章節,都是阿燕務農以來、不斷實驗的經驗談,也是十年來打拼的心血結晶,只要按照以下步驟依序進行,相信你的菜園,也能有豐收的一天。
拿鋤頭耕耘大地的女人
「拿鋤頭」這三個字或這件事,不管在那裡,就是意味著種田的人或鄉下來的。
有時候朋友間會互開玩笑,以「拿鋤頭」來和「拿筆」的互相比較。
當然拿鋤頭的就是農夫或鄉下人,而拿筆的,就是讀書人或都市人。
這樣的印象,於今猶在。但在多元的社會,以及相當都市化程度的台灣,追尋鄉村的生活,也變成一股潮流。
拿著退休金隱居鄉下,或在經濟條件許可下到北部的宜蘭或南部的美濃,蓋個鄉野別墅,當然也有一些年輕朋友過不慣都市的上班族,而大嘆不如歸去而到鄉下。
但很少像賴嬌燕,不但拿鋤頭務農,還遠道日本學習種田。
種田還要學?而且還要去日本學?
這樣的舉動,確實讓傳統的種田人認為不但不可思議,簡直就是匪夷所思。
拿鋤頭,還要去日本拿?
去日本學拿鋤頭,是阿燕人生的重要轉折,但也因為如此,不僅學會拿鋤頭,而且願意和大家分享這段人生經歷以及如何把鋤頭拿好的技能。
農業是個古老和原始的行業,但隨著都市化、工業化、科技化,而不為人所重視。特別是台灣,農業的產值,常被比較成不如一家科技大廠。就商品價格而言,卻是如此,但農業的價值卻被低估了。
如農業的生物多樣性,水土保持,鄉村文化的歲序時節,都和農業息息相關。但是這些附加價值,常被忽視。
反觀不良的農業生產,同時也造成許多負面的影響,過渡的使用農藥所造成生態環境、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身體健康,是大家所關心的。在台灣每四個人就有一個罹患癌症,相對的台灣每公頃的農藥使用量是世界排名第三。
不管科技多麼進度,奈米還是無法取代稻米。
拿鋤頭的,不但可以餵飽大家,也可以毒害大家;甚至因為大量濫墾、濫種,而造成山坡地的破壞,由此可見拿對鋤頭是很重要的。
「書名」試圖用自己的生命經驗,來見證拿對鋤頭不但可以讓自己活下來,還可以讓許多人和地球活的更好,這就是有機農業了。
賴嬌燕所執著的有機農業,這幾年已經是我們認為是「正確」的選擇。但在十幾年前,種田不使用農藥,常被認為是瘋子或是騙子。
把拿鋤頭、到日本學種田、從事有機農耕這三件事情結合起來的人,已經不是瘋子或騙子;而是憨的或是狂的。更特別的是,是個女的,那就難以形容了。
拿鋤頭的女人,不但要耕耘自己生命的良田,還要照顧遍體鱗傷的地球之母;用有機農耕的方式,復育和保育大地。
這本書的出版,不僅是個人的生命故事,同時也希望讓更多人學到如何從事有機農業,作者將她的經驗毫無保留的和大家分享。用意無它,就是希望大家多關心吃進你嘴巴的食物,是如何生產的,以及生產這些糧食的環境狀況又如何?瞭解的愈多,應該可以讓你有更好的選擇,甚至有更多的行動。
當然,如你要棄商投農,或放下筆桿,拿起鋤頭,阿燕的故事告訴你是可行的,而且這本書有很多實物性的操作經驗,可以讓新手事半功倍,省去一些冤枉路。
對於已經相當熟悉有機農業的朋友,也可以從書本的陳述,得到一些切磋和驗證。
就生產者而言,要盡到生產者告知消費者所需的知識;而消費者也要熟悉生產者的生產過程;而生產和消費的溝通過程,是生產和消費彼此要承擔的。
唯有聰明的消費者,和用心的生產者,共同攜手才有機會挽救我們唯一的地球。
 
    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     吳東傑
bottom of page